电子商务: | | |
1月16日,记者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已全面实现了12345与110平台互联互通、相关数据资源共享应用,进一步厘清了双方的职责和受理范围,逐步形成“危难找警察、服务找政府”的联动模式。
■胡若邻、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文
全年联动分流非警务警情19.8万起
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建立非警务警情分流联动机制,实践中仍存在12345与110职责边界不清晰、联动机制不健全、数据共享不充分、信息化支撑不到位等问题,12345与110对接联动工作效率不高,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力资源情况仍较为普遍。2022年5月,为推动12345与110高效对接联动,科学合理分流非警务求助、快速有效处置突发警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意见》出台。
菲律宾太阳娱城app 2022年7月,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分流转办主要流程和事项清单等,形成了12345热线推动部门协同高效履职、及时解决涉及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非紧急诉求,110平台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处置紧急危难警情、更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双方协同一致,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
2022年,全省11个设区市12345热线均与110报警服务台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工单警单双向流转、受理反馈闭环运行、对接事项跟踪督办和智能监管;全年联动分流非警务警情19.8万起,同比增长96%,有效缓解了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力情况的发生。
挪车服务分流迁移至12345热线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各地在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工作中,创新推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针对“挪车”警情占比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情况,将原公安部门的“挪车服务”分流迁移至12345热线。同步优化数据共享对接,群众挪车等待时间大幅降低。2022年,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挪车电话20.28万起,有效分流了110平台话务量。
为确保群众诉求直达明确、高效解决,全省各地建立了“在线引导、一键转接、系统派件、定期协商”联动处置机制,对明确了受理范围的诉求,精准推送、一键引导到热线或平台办理。
此外,吉安市推进“接诉即办”,对疫情、噪声扰民、非法电鱼、拖欠工资等引发的紧急诉求,由12345热线兜底解决;赣州市倡导“未诉先办”,通过一线执勤、巡逻警务人员,及时收集上报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线索,通过热线平台预警协调相关部门处理。
12345和110受理范围界定
菲律宾太阳娱城app 会上,记者了解到,江西将进一步广泛宣传110和12345热线职责范围,增进广大群众对110报警服务平台与12345公共服务平台职能分工的知晓度,引导群众正确使用110报警服务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逐步形成“危难找警察、服务找政府”的社会共识,从源头上解决大量警务资源被占用的情况。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12345热线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非紧急、非警务类诉求,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等。
据悉,12345热线接到涉及公安职责的紧急求助时,可通过三方通话直接分流到110平台,由110平台问明相关情况后,分级分类组织处置。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110报警服务台是公安机关受理处置企业和群众报警、紧急求助和警务投诉的报警服务平台,受理范围为三类:
菲律宾太阳娱城app 一是刑事类警情、治安类警情、道路交通类警情、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以及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二是公共设施险情、灾害事故以及其他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需要公安机关参与处置的紧急求助。例如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危及人身安全状况,老年人、儿童以及智力障碍人员等的走失、迷路情况,水、电、油、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发生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需要公安机关参与紧急处置的。
三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纪或者失职行为的投诉。
110接到涉及违反各类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违法行为的举报,涉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投诉,涉及经济、家庭、邻里、消费、劳资、宅基地等一般性纠纷,涉及水电气暖、开门开锁、扶助救助、法律援助等一般求助,涉及对法律、法规政策和对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有关业务的咨询等非警务求助事项,可直接分流到12345热线,由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